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新数字技术下的网络远程教育工程建构

新数字技术下的网络远程教育工程建构 [摘要]:随着中国纯IPv6互联网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新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本文将讨论各种新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和远程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字技术   一.建构背景   回顾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程,从1978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学,到2004年,电大创办25年后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更是高达数百万人。与此同时,为远程教育直接服务的产业也悄然兴起。1998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至今已经有60多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上百所的中小学网校和技术技能网络培训机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2004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CERNET2以2.5Gbps~10Gbps速率连接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CERNET2主干网的核心节点,为全国几百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10Gbp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也为我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环境。越来越快的数字技术条件为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提供的更强大的支持。   二.远程教育优点分析   1、“五个任何”与主动学习   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2、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因特网中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型交流。通过电子邮件、BBS、www、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络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网上在线交谈等等,使得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构建了网络社会学习空间。   3、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环境中,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大容量的信息得到高效的传输。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4、个性化教学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网络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也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   5、自动化远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同样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用户)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因此,网络教育是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   6、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   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借助于互联网,把各国各地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供全球分享,这样就可以使生活在教育资源贫乏国家与地区的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优秀的师资资源。   7、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   作为现有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况产生极大的冲击。它所提供的方便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及网络学习社会空间的构建将为我们带来一个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时代。   总而言之,建构远程网络教育,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它将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教与学模式。   三.远程教育中的新数字技术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实际上是在远程向教育对象传授知识信息。远程信息必须通过一定模式的传递和交流,才能达到与目标对象沟通和使目标对象获取信息的目的。远程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模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化演变的:   1、文字模式。   这是第一代传递和交流模式。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单向方式:书籍、报刊、文件等;在网络时代演变为网页文本信息、电子书刊、电子文档等;   双向交互:邮政书信的沟通交流方式等;在网络时代演变为电子邮件交流、文字聊天等;   2、音频模式。   这是第二代传递和交流模式:   单向方式:喇叭广播等;在网络时代演变为网上点歌、网上音频课件点播、音频实况广播等;   双向交互:固定、移动电话的交流方式等;在网络时代演变为IP电话、网上语音对话、聊天等。   3、视频模式。   这是第三代传递和交流模式:   单向方式:电影电视等;在网络时代演变为网上VOD点播、网上视频课件点播、视频实况广播等;   双向交互:电视对话、电视电话会议;在网络时代演变为远程网络视频互动的方式:如:视频互动会议、视频互动教学、远程"面对面"相互可见的对话交流、商谈、讨论、答疑等。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模式,信息传递的流量在不断加大、信息包含的元素在不断增多、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的"虚拟距离"在不断缩短。可见,人类信息的传递交流模式总是在向"多媒体全息化、快速实时化、双向交互化"方向发展。人类总是对丰富多彩的、生动新鲜的、耳闻目睹的信息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吸收、铭记并产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反馈,这是由人类的生理本质决定的自然规律。远程网络教育也应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才能使知识的传播产生最大的效用,达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在新数字技术的环境下,以上三种模式在远程教育中都可以加以运用。更多的是多种新技术的混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如下图: 新技术在远程教育各环节的应用 宣传/咨询 报名/交费 选课/学籍管理 上课/听课 练习/提问 考试/评价 WWW/Blog (网页/博客) ▲ ▲ ▲ ▲ ▲ ▲ Email (电子邮件) ▲ ▲ ▲ ▲ ▲ ▲ SMS (短信息) ▲ ▲ ▲ ▲ ▲ ▲ I.M./QQ、MSN (即时通信) ▲ ▲ Tel/Audio/Call Center (语音呼叫中心) ▲ ▲ ▲ ▲ ▲ Tv/ Video (视频或流媒体) ▲ ▲ ▲ 四.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人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有效资源供给不足、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建设问题、技术支持及专业人员不足。这些矛盾表现为:   第一,有效资源供给不足。教学资源现在并不是没有,已经搞了很多,网上的、各种媒体的都有。但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的资源却很少,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不能提供很多动态的学习指导内容。这样,学生就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又看不懂,资源也就显得比较匮乏。   (对策): (2)思考解决网上资源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网上精品课程和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衡量是否精品、是否优秀的标准是:①全新的教学理念;②丰厚的教学资源;③先进的教学技术;④探究的教学模式;⑤规范的教学管理。   第二、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在远程教育机构中,尤其是商业性的网校,一方面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中存在严重的资源重建浪费。这也间接导致了有效资源供给不足。   (对策):走合作协作、资源共享、学分互通的路,才能使远程教育更有生命力。每个学校的办学只对本校负责,这仅仅是远程教育的初步进展,是在我国原有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习惯,应当逐步地向合作发展。我觉得可以参考美国多所大学合作办学等方式和英国产业大学的模式。如:2003年9月30日,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多达500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几乎所有的课程至少包括一个教学大纲,课程的日程安排和讲课记录,许多课程还有一种或多种辅助内容,如作业、试卷、问题解答、实验室、超文本的课本、模拟演示学习工具,甚至还有辅导和讲课的视频实况。到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将发布1800门课程。它完全是非功利的,发布的课程内容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免费的,没有任何条件,也不需要注册和登记。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在200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论坛强调要加强教育软件建设上的投资,国家投资建立的网站要实行招标、进行验收,并明令开放其拥有的资源。她说,每一个拥有知识的人,都有义务为这个社会贡献知识,呼吁建立先进的文化,即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她认为没有这样一个文化的大踏步突破,中国的网络教育就没有前途。她强调必须大力推动对互联网社会中学习科学的研究。   第三,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远程教育机构比较重视选择名师,名师的课也的确讲得不错。但是,这种讲课并不能解决各地学生的所有问题。这些教师以往面对的是在校的高水平学生,而对远程学习者的了解不够;他们熟悉过去的面授教学,却不习惯媒体教学;他们承担着学校非常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精力了解、研究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尽管这些教师根据经验做了一些教学设计,应用长年积累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