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E-Learning助建中国学习化社会

  未来的十年,教师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说,在不远的未来,会出现大量的明星导师和虚拟导师。   就象电的出现带给了我们电影、电视,也产生出一大批娱乐界明星一样,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交互式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会从教室走到网上,象娱乐明星一样,成为人们争相追随的偶像!同时,也会产生出许多虚拟教师、甚至卡通教师,通过网络谆谆善诱地指导着人们学习。   而十年后,在座的跟我年龄相仿的朋友们,我们的孩子正在学习的年龄,他们将比我们这一代幸运。透过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他们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和家长一起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和天南海北的的同龄人交朋友,一起组成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从小,他们就在网上探索和发现,甚至一起撰写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当然,在那个时候,我们每一位在座的朋友仍然可以通过e-learning来获得自己所需,比如说我,也许就会在那时通过e-learning来学习哲学。进一步推想,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可能都来自于网上。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激动人心,因为我们就在学习方式与手段发生巨变的这一刻。   回溯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学习的演进过程曾经有两次革命性的跨越: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教育的先河。这事实上是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对学习产生了需求:必须有一部分人接受教育,以便管理国家和社会;   第二次发生在16世纪,以夸美纽斯创立课堂学习体系为标志,将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引入教育,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大幅降低了教育的成本。   这是由于工业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学校就象一个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工厂,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定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青少年传授一套预先设定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个人从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在未来,学习和生活将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学习就是生活。   这种终身学习的现象打破了以学校为依托的传统学习观念,使人们对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获取文凭和职业,而是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学习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必须是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方法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对技能的机械模仿,而是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从青少年,扩展到学龄前儿童、成人和老年,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连续体。   这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将产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与近十年来出现的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前,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教育中,多媒体将得到综合运用、个别化学习方式将真正被确立起来、远距离教学的效果将大大增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将更加方便和有效、教学与科研将更加便利和富有成效。   从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到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学习模式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终身学习和学习的生活化。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学习化社会。   互联网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美国,1999年,已经有超过7千万人通过e-learning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超过60%的企业通过e-learning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美国大部分的学校已经接入了因特网,有关学习的专业型网站不断涌现,在Yahoo搜索引擎上可以查找到291万个与e-learning相关的网址。互联网不仅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而且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方面,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形成多对多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自主学习成为必然。例如,学习者可以借助于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完成论文或工作报告,这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典型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学习和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时尚。   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   网络上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场景。1995,网络上曾经进行了一个轰动世界的“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人们“参与”了这一实验。学习者在网络上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在屏幕上亲自动手进行解剖。继之,网络上又有了“虚拟考古”。学习者可以“亲临”某个原始古墓,进行“现场”考古,体验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网络教学中的虚拟现实突破了传统教科书的限制,使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主动的探索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展了学习者的视野,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互联网支持的交互式合作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和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在互联网上,学习者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和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向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讨论和评价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每位学习者都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学习者如果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还可以参加网络上的讨论小组,与世界范围内无数的知音,包括本领域的一流专家进行交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这种交流可以摆脱单纯的字符形式,以现场的方式展现双方的身体姿态和音容笑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交流的质量。   互联网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方式是很不相同的,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能成为一个理想化的追求。互联网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习变成一个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在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   互联网使教育社会化,使学习生活化。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人们必将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而互联网则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过程。在未来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打破四百多年来将学校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的做法,构建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由教师和其它专业人员协作开发的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2)由学习者、教师、专家和网络编辑共同组成的网上学习社区;(3)由网络技术人员长期维护的技术平台。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是由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网络编辑、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包括世界各地不同国家。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信息主宰者,没有垄断性的教材,没有没有独一无二的权威学说。学习者可以接触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   我们可以想象由e-learning构造的全新的学习型社会模式,在这里,从教学相长将转变为学教交融,学习将生活化、终生化,也将娱乐化;在这里,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将转变为资源的自由配给;在这里,将会出现虚拟导师、品牌导师、明星导师;在这里,学习内容象一个丰富的超市,每一个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与需要来定制;在这里,社会将由许多细分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而组成,我们的人生将成为学习型人生……。   我们有理由相信,e-learning的发达程度,将决定该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生活水平。   e-learning将成为社会的基础架构之一。   e-learning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e-learning为我们昭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对于进入新前年的中国尤其重要。一方面,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的较大差别,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给在布局上存在极大的不均衡,而它的改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严格制约,因此,发展新的不受教育资源限制的新的教育/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手段正受到强烈的挑战,“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全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乃至于发自家长和孩子的“减负”的呼吁,都对于中国新前年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