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资本助推 家教O2O掀“热潮”

日前,请他教宣布在6月初完成了8600万元A+轮融资。此前,老师好、跟谁学、轻轻家教、选师无忧、师全师美等平台都在今年拿到了融资,其中跟谁学获得5500万美元,老师好和选师无忧获得融资千万元,轻轻家教更是三个月内连续完成三笔融资。


  庞大和刚性的教育需求,使得资本纷纷涌入家教O2O领域,今年呈现集中爆发之势。业内人士表示,从2014年开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家教模式将开启新一轮的在线教育“热潮”,传统家教市场将面临洗牌。


  家教O2O蕴含巨大市场空间


  “家教市场的潜力巨大,随着80后一代的子女步入入学适龄区间,与教育相关的行业都发展迅速。”请他教创始人兼CEO陈远河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家教O2O创业公司不低于50家,获得融资及被收购的公司近10家。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家教O2O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欢迎,尽管这些创业公司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但仍有不少风投都在踊跃进入,数家家教O2O的平台完成了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融资。


  陈远河告诉本报记者,“家教行业发展多年,这个领域有很多值得被改造的用户痛点。在国内市场,家教行业的价值显而易见。根据相关数据,K12领域是当前众多家长购买教育服务的最常见形式,40%的K12家长每年的小孩课外学习花费在5000元以上,而其中15%的家长在这部分的投入甚至过万元。除了教辅机构之外,个人性质的家教是其中一个所占比重较大的选择。”


  据《2014年K12教育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K12教育的市场规模为2549亿元,其中,辅导机构以920亿元的市场规模占比21%;K12学生平均每天参加辅导1.5-2小时,人均花费5121元/年;40%的K12家长每年在子女课外学习上的花费在5000元以上,其中15%的家长投入上万元。


  陈远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兴起的家教O2O平台来看,互联网的介入,已开始显现其优越性。首先,解决了家长与老师信息不对等问题,家长能通过平台看到每位老师的详细资料和授课经历。其次,基于LBS匹配用户身边家教供求的移动应用,也为家长和老师双方大大降低了路程成本。通过互联网的切入,还能够对家长的要求和老师的考核两项标准进行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家教O2O的模式解决了传统家教行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每年数十亿元的市场规模也为家教O2O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在陈远河看来,市场竞争被资本迅速地催熟,国内家教O2O战略格局已定,未来更多的是人才、资本的激烈竞争。


  行业痛点亟待解决


  对于家教O2O领域来说,教师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教O2O企业争相采用高额补贴等方式来抢教师。


  对此,陈远河向本报记者表示,家教O2O平台主要竞争均集中在对优质老师的争抢方面。但“任何行业都有它的规律,任何从业者都应该良性竞争,而不应该破坏这个行业,搅局者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期看是损人不利己的。请他教在教师方面的补贴并不多,甚至没有,但教师的稳定性一直不错,除了教师一端,学生资源也很重要,教师能够在这里找到长期稳定的教学对象,获得更好的口碑,这些也是很重要的价值所在。”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质量显然是最受关注的。”陈远河说,尽管目前请他教会对任课老师的身份、教学资质等进行验证,但任教资历却很难考核,在任教水平上也难免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这也是目前我国在线家教发展中所存在的痛点。


  陈远河进一步解释说,家教O2O平台的一大挑战是教师质量和安全问题较难控制,相较于找老师、找机构的试错成本会更低,因为传统培训机构比个体老师更可控,背后的风险也小很多。实际上,家教O2O平台目前大都没有找到突破口,圈老师圈学生的策略往往莫过于巨额补贴,同质化竞争严重。


  陈远河建议,在不远的将来,教师资质和任教水平应有硬性的评断标准,其中要纳入家长的评价体系。


  另外,业内人士表示,在线家教平台迅猛发展,教育信任难题仍待解决。教育不同于其他服务,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解决不了背后的质量问题和信任问题,平台本身很难走远。


  “融资速度决定生死,支撑这一逻辑的则是家教O2O行业的烧钱事实。”陈远河告诉本报记者,据他观察估算,家教O2O公司平均每月要烧至少上千万元。除了大额“流血补贴”之外,技术研发是家教O2O公司相对重头的一类成本支出。对很多家教O2O创业者来说,这个行业和打车O2O有着相似的生存逻辑——初期比拼的是谁能更早融到钱,筹到钱的活着,没筹到的死掉。


  “融钱活下来,只是晋级的第一步。对于家教O2O公司来说,未来谁更早获得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谁将获得先机。品牌和用户是竞争的核心资源。如果平台的品牌越大,就会吸引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海量的用户,这又反过来会促进品牌的提升。”陈远河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