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当培训遇见”场景革命”,掐还是约?

       Uber估值超500亿美元了,滴滴打车在1年内估值涨了一百倍。是什么让打车软件很快风靡全球?这种冲击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形成的?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是——场——景!

吴声说:“场景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商业模式的品牌、营销、渠道、设计、研发、市场、公关、销售和连接方式正被场景重新塑造。”

 

一、场景即需求

 


产品是一种具体需求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发现了逻辑思维早上的60秒语音和“马桶伴侣”的使用场景建立了怎样的连接,我们也就理解了,“场景”是用户应用的时机。它真实地嵌入到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中,满足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场景中的需求。


场景中的产品,应该视之为一种具体需求的解决方案。每个产品的设计者,都需要弄明白他们的产品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使用的,然后从头到尾,针对使用流程的每一项细节进行优化,从而提供更佳的体验感。


二、需求即产品


产品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无限连接。


小米在建立自己智能硬件帝国的同时,无时不忘构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连接。比如引导用户每周反馈MIUI系统,比如红米手机选择在QQ空间首发,比如小米电视是为打造属于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机……它将一群年轻潮人聚集起来,解决了他们追求高性价比、重视参与感、重视共享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平台产生“连接”、擦出“火花”。


最伟大的公司不是在思考功能,而是在思考场景。思考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他的体验是什么,他的情绪是什么,他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能做出一款伟大的产品。


三、课程亦产品


以用户之心和场景思维重构课程。


场景构成堪比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场景意味着我们洞察并理解用户。而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具体需求下的解决方案,一门好课程也必是一款叫好叫座的产品。好的课程,是真正能够解决学员痛点的产品,真正基于场景解决方案的产品。那要如何从学员的应用场景出发去重构课程?建立我们与学员之间的连接呢?


从应用场景出发,以用户之心

做好以下五件事:

1、需求调研,还原“用户”使用场景


我们提供的知识点和课程解决方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被学员使用的?它有助于解决工作中的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原“用户”的使用场景,意味着我们对学员相关工作流程的洞察和定义。一个好课程要奔着学员的“应用场景”去构建内容。


2、目标设定,场景代入呈现价值


培训目标通过彰显价值,催化你与学员思想的化学反应。好的课程目标要有场景代入感——通过描述“学员是谁”、“在什么场景中”、“做什么”、“以什么条件为基础”、“达到什么标准”的一句五问,让学员快速捕捉课程对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共鸣,产生由衷的连结。


3、课程干货,呈现场景解决方案


场景是如影随形的真实存在,当这样的场景不断的被最佳做法及其规律所定义,这就是一门好课程要实现的基于场景痛点的解决方案。


不要试图从“百度文库”中抽取些理论,就来课堂上忽悠学员;不要从哪里听到“经典段子“,就迫不及待拿到课堂来分享——痛点背后的“解决思路”,案例背后的“经验提炼”,才是学员真正在乎的东西。


4、课程素材,引发用户场景共鸣


平淡无奇的可口可乐,通过台词瓶的设置,让可乐不仅仅是可乐,还激起了对某个经典电影的回忆,让人印象深刻。同理,课程的素材采编引导你寻找最为恰当的“表达方式”连接学员。不管是图片、视频、文字、还是游戏?更丰富多元的素材形成了更多元的连接,也成为课程知识点更有效的传播方式。


5、课程活动,体验激发场景应用


只有体验,才能在场景中感受价值。也只有体验,才能检验学员到底学会了没有。在课程中设计好的练习和活动,让单向的说教被体验所取代。你希望学员回到工作场景要如何应用,就让学员有机会在培训现场体验这些环节,快速找到差距,及时获得反馈。如果有场景的体验,教学目标的三级行为评估就能在现场被评估和检验。



Any way,当你发现你在课堂上已经被学员抛弃的时候,要知道学员抛弃的并不是对你专业的不信任, 而是他的工作应用场景与你课程的远离。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以用户之心,更加深入的去理解、贴近和尊重学员的应用场景。


不掐?那就约吧!让你大开脑洞!


来源:正略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