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微力量,它也许会改变世界!

最近“微课”一词已然成为培训圈内关键热词之一,培训圈对于微课的应用和发展展开了诸多的研究与探讨。那么,今天我就从微课与生俱来的三个特性角度,谈谈我眼中的微课以及微课中所蕴含的力量。

其实,微课有三个与生俱来的特性即海量、精准、自由。

1. 海量

微课其实就是对各类学习包进行系统性的细分和拆解,形成一个个尽可能微小、独立的学习内容单元,整个过程类似于化学分解,甚至是核裂变。

举例1:《有效沟通》这个学习包,按照沟通对象分可以细分为《对直接上级的有效沟通》、《对公司老板的有效沟通》、《对跨部门的有效沟通》、《对客户的有效沟通》等等;再对《对于客户的有效沟通》按照客户类型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大客户”、“小客户”、“新客户”、“老客户”等等;再按照行业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工业制造”、“快速消费品”、“高端服务”等等。按此逻辑《有效沟通》这个学习包理论上可以细分出无数个微课。这是细分导致的“海量”。

举例2:还是《有效沟通》这个学习包,假设我们已经将其细分到了“工业制造业-汽车行业-沈阳地区-政府-大客户”的程度,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对课程按照课程内容结构进行拆解。比如拆解为“沟通前准备要点”、“沟通中注意事项”、“沟通后关键节点把握”;然后可以对“沟通中注意事项”再进行拆分成为“沟通中表情的注意事项”、“沟通中的语言的注意事项”等等,其实还可以对学习包中的理论知识点、技能知识点等等进行拆解。这是拆解导致的“海量”。

总之,通过对于学习包进行系统性细分和拆解,就会衍生出海量的微小学习内容单元。这就是微课第一个与生俱来的特性,即海量。(题外话:关于微课系统性的重要性,大家可以查阅邱昭良博士的相关文章)

2. 精准

微课的精准性其实源自微课的海量性。本人认为微课最核心的价值体验就是直接、快速、方便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学习内容“点对点”的需求。其实,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工作之中,它可以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例3:小王是位刚刚进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新业务员,今天他要去拜访一位非常重要的经销商,虽然他之前也参加过公司组织的入职培训,甚至他的直接领导对他也传授过拜访客户的基本要点。但是现在他要去拜访的客户是一位“年销售额200万-沈阳地区-40岁-男性-性格粗矿-爱喝酒……”的客户,对于现在的小王而言,拜访这样一个具体的客户,他是缺乏信心和信息的。由于他之前关于客户拜访的知识储备都是通用的、原则性的,所以此时此刻他不太清楚该如何完成此次拜访。但是,如果公司能够有一套附带具体客户拜访情境的微课系统,那么小王就可以自己查阅并学习相关内容,从而提高他拜访客户的信心,并达到更好地拜访效果。

其实,微课的精准性是通过制造海量的具体情境来实现的,也就是在不断的细分和拆解中实现的。如果微课最终能够直接、快速、方便地满足人们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特定学习需求,并最终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所遇问题,那么微课就实现了“点对点”的知识传送。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在做类似的学习产品了,他们帮助人们更加快速、精准地获取所需学习内容。比如:百度经验等。(题外话:本人就经常使用百度经验并从中受益良多)

3. 自由

微课的自由是学习资源指获取自由和提供自由。因为微课是细分和拆解后的,尽可能小的学习单元,所以从学习资源获取者角度看,“我”可以不必看完整本书或整个培训视频,“我”只需要按照个人意愿自由抓取所需知识点(也许是多个知识点或一段知识)就可以了;从学习资源提供者角度看,“我”没必要去写一本书或制作一个4小时的培训视频,“我”只需要结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制作出一个附带具体应用情境的最小学习单元(即微课)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资源提供者也是自由的。

自由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时代大背景下,学习资源也具备了互联网属性,实现了分享和共创。分享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将其转化为学习资源分享给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共创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在别人分享的学习资源基础上,叠加自己的经验和观点,通过整个社会的系统性知识共创,最终使学习资源变得完善、系统、具体并相对客观和准确。(题外话:已流传三千三百多年的犹太人行为法典《塔木德》就采用了知识共创的理念)

微课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所以它与生俱来就具备互联网的特性。它的发展和完善将促进整个社会的有价值信息(包括:知识、经验、文化等等)的高效传递和利用。它有点像培训界或学习生态圈中的“滴滴打车”,未来当人们需要学习时,特别是“点对点”的学习需求时,微课将成为人们学习的“不二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微课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整个社会的学习效率,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社会整体生产效率,将产生巨大的正面力量,就让我们暂称其为“微力量”吧!

来源:训讲堂   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