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早上醒来打开微信的时候,刷朋友圈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社交场景;当我们打开uber预约车辆,叫车变成了一个生活服务场景。我们的生活已经跟互联网分不开了。
教育也是这样。大家知道传统的教育机构招生有三大法宝,传单、海报、讲座。随着互联网工具的丰富,我们开始利用互联网工具对这三大法宝进行优化和巩固。我们开始在传单上印二维码;开始在门户网站打广告、做百度竞价排名、SEO;建立QQ群、微信群来维护用户,利用直播来开线上的沙龙等等。
这都是很好的方法,运用了互联网元素。但是,这都是在巩固原有的招生体系。而“互联网+”,应该是一种重构。就比如我们造一个100平米的房子,隔房率再高,使用面积再大,也只是100平米。但是如果推倒这100平米的房子,我们可以建1000平米甚至是10000平米。在“互联网+”的时代,教育机构招生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招生”互联网+”。
招生就是一场营销
对于培训机构而言,生源就像客源,学生就是顾客,所以招生其实就是一种营销。而互联网时代发生最大改变的,就是营销。这些改变包括工具、渠道上的改变,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改变。要做到营销“互联网+”,我们应该把营销场景化。简单点说,就是设计一个营销场景。对于招生这样一个教育机构的营销来说,也需要场景化。我认为机构在设计场景的时候要包含5点,这5点分别是内容、游戏、分享、社交以及用户反馈。
有内容
任何好的产品都是有内容的,比如西少爷餐厅不仅仅是餐厅,还是大学生毕业北漂的创业故事。可口可乐通过台词的设计,让可口可乐不仅是可乐,还是对某些电影场景的回忆,当你看到“生活就像巧克力”会不会亲不自禁的想到阿甘正传,想到那个让人感动的阿甘呢?而这个感动的瞬间就是可口可乐设计的场景。
任何精心设计的场景,都需要有内容。人们在吃干炒牛河的时候,消费的也许不只是一盘干炒牛河,而是背后的故事,是你不论刮风下雨始终如一的坚持,是拼命工作为爱人治病的感动。所以,我们不如来讲讲故事。
招生的时候,我们也能讲故事。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开拓进取,我们的奉献,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故事,很多很多。在学员们花钱来我们这里学习的时候,他们消费的将不只是知识,还有我们所诉说的故事。比如我们是教音乐的,我们会定期组织学员去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那么我们除了卖我们的课程,我们还是在传递着爱。这些故事,会比课程本身更加有吸引力。
有游戏
游戏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场景,让用户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但是用户会觉得很有趣很新鲜,这样,这个招生的场景就丰富起来了。那对于我们的招生场景,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有趣又贴近招生方向的游戏。
比如我们要招学数学的学生,那么我们可以在招生环境中设计一个数独解题比赛,把数独的题目分成不同难度,每个难度都有一个排行榜,上面记录着参与者的解题速度。每个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出来的参与者还能得到一个小礼物。这样让学员们不仅是在看我们的营销,也是在跟我们一起玩,无形中就把学员和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再比如如果我们是教语言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招生的时候玩一个中文名对应外文名的游戏,学员只需要提供他的中文名,我们就给他提供一个相对应的外文名字,可以是韩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这样既有趣,丰富我们的招生场景,同时还能让学员体会语言之美。
有分享
如今看什么比较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能否能引爆朋友圈。而微信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朋友圈功不可没。微信尝试变现的第一步也始于朋友圈,而朋友圈的成功也是很好地把握了人们喜欢分享的心理。那么在我们构建的招生场景中自然不能少了分享这个环节。
上面我们提到了场景中设置游戏,那么如果学员们把这些游戏分享出去会怎样呢?比如李雷在高等难度的数独排行榜中排第一,他会炫给朋友看么?他的朋友会来挑战他么?
韩梅梅的新名字叫Amanda,寓意是值得爱的女子。她会愿意分享给她的朋友么?她的闺蜜们会不会也想得到自己的新名字呢?会不会想要知道名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甚至是来吐槽这个名字。
我们在设计这个丰富的招生场景中,需要刺激学员的分享需求,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炫出来,而不是只是参与了我们的招生场景而已。
有社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习也是这样。学英语的学员身边一定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学计算机的学员身边一定有很多码农。而学习如果只是学习,那么就太无趣了,那么为什么不来点有趣的东西呢?不如就把学习变得更有人情味一点,那就是社交了。
想象一下,我们的招生场景不只是宣讲会,更像是个大party。李雷在玩数独的时候认识了很多也喜欢数独的朋友,韩梅梅认识了一个同样很喜欢法国电影的小伙伴。大家更像是来认识新朋友的,而且都是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既能学知识,还能认识好朋友,甚至是男朋友女朋友。当然,相亲说不定也可以设计进去,这么有趣的事情,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有用户反馈
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用户产生的,所以重视用户理所应当。现在的互联网产品都是非常注意体验的;同时,用户的反馈主导着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招生场景中,用户反馈应该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是教学产品的反馈,第二个是招生场景的反馈。
对于教学产品的反馈,我们可以在招生的时候就开展一个投票,让学员选择老师上课的打扮,或是让学员来投票决定什么时间上课,这样无疑是更能亲和学员的方式,而我们甚至可以像互联网产品一样迭代优化我们的教学产品。
在招生场景中,也是需要体现反馈这一点。我们设计的场景并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也需要在跟学员的交流或是邀请学员来反馈体验中提出问题加以改进。
(来源:一米智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