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招聘上BAT三家聚齐了,寒冬来了?
9月阿里巴巴的“拥抱变化”事件,似乎已经预示着寒冬的来到。
然而缩招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BAT缩减招聘那些事
百度篇
继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宣布调整人才战略,缩减校园招聘之后,10月20日,百度发出了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的内部邮件。
“鉴于当前的业务形式,经公司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招人(hiringfreeze)。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我和Robin特批后方可招人。”
10月20日,百度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发出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的内部邮件,称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的招聘需求需要刘辉和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百度这样做,是不是也印证了互联网寒冬的到来呢?
业内人士表示:
百度之所以暂停社会招聘,主因并不是互联网和资本寒冬,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解决内部臃肿和效率问题。换句话说,业务方向的细节要‘清洗’,去糙取精。
百度还表示:
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小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观。即日起我们暂时停止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
腾讯篇

疑似腾讯内部员工贴出一封内部邮件,邮件显示“总办会刚结束,接紧急通知给大家:从今天(10月20日)开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暂停。”“今天总办会审批15年人力预算,要求公司人力严控,外包不让增,而且存量要尽量降低。”,并提及此次人力严控的原因,“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都进入低谷。
据悉,腾讯员工大致由正式员工+外聘员工+外包员工组成。外包员工并非腾讯员工,与外包公司签合同,工资、年终奖等也与外包公司谈。外聘和外包不一样,外聘算半个腾讯的人,合同和人力资源公司签,不和腾讯签,但是你的权限和福利和正式员工差不多,差别大的是各种奖金。
腾讯方面对此事件表示:
得益于互联网+战略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会需要进行人才储备。
所以腾讯目前仍有较多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等多类人才的需求。
腾讯暂停外包,或许是要垂直招聘和校招的信号。
如何看待缩招?
1
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势,今年并不好
当今整个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是一种轻浮的繁荣。全球股市尤其是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表明整个经济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机。
四月李克强总理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这时,互联网也不能幸免。
2
互联网过热
创业公司的风险和机遇--2014年下半年到2015上半年,一级市场的疯狂,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泡沫。这次“寒潮”会让投资人更加关注优质的创业项目,盈利模式不清晰,依靠概念的公司下一轮融资会非常难,但对于优质的项目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
BAT之间的斗争,巩固核心业务为主,骚扰其他公司核心业务为辅--对于BAT巨头来说,股价的快速缩水,面临资本和投资人的压力,之前的扩张脚步会暂时放慢,重点是暂时两个字,会利用寒潮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修炼内功,蓄势阶段。
3
招聘归于理性
奇货可居,厚积薄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寒冬”等同于股市的熊市,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随着”寒潮“的来临,一线互联网公司业务的收缩裁员,小公司的倒闭,此时市场会突然释放出大量优质候选人, 有实力的创业型互联网公司会在这个时候大量引进,会产生一个人才抢夺战的小高峰。
泡沫退去,价值回归--上一轮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抢夺战,无论什么人只要看机会,一堆offer就会砸过来。
“寒潮“的来临,会让企业和人才同时清醒,会对人才区分出”人才型“、”人手型“两种角色,对于”人才型“短时间内价值可能会增加,但对于”人手型“候选人,薪资会快速缩水,回归理性。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
本网站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