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价值观(values):HR如何甄别?



什么是价值观?百度里的解释:“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太文绉绉了!直白点、简单点,我认为:价值观就是人品体现,一个人在何为对何为错的判断基础上做出怎么样的行为。
那么,价值观包括哪些呢?如何识别呢?先看一个我在实际中甄别价值观的案例。案例中,只摘取了关键内容,对追问提问和过渡衔接的处理进行了忽略:
有一个职位终面时,给我提供了a、b2个人,分别约了他们。约他们之前,我问了同事一个问题:“这两人抽烟吗?”得到了肯定回复是,于是我在分别和2人见面时,首先拿出自己的香烟为他们点燃,并聊了各自喜欢抽的烟的品牌。这样的目的:1、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进一步交流打下基础;2、得知对方的品味,香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味,譬如低收入且家庭压力大还抽高价烟就说明点什么,要么是好面子,要么是自我加压。
有了这个基础后,第一个问题:“除了喜欢抽烟,你还有哪些爱好和兴趣给我分享的呢?”
a:“我喜欢爬山、游水之类的边走边玩,可以放松自己的工作压力,也可以适当地健身增强体魄。来深圳2年了,只要有时间就去深圳所有的景点游走,大梅沙、梧桐山、葵涌都去过了。每去一个地方,我都会在那里寻找个纪念意义的物品,同时也留下一个标识,便于以后故地重游,哈哈。”……
b:“我的爱好很多,哈哈!但最喜欢的还是做菜。只要是双休日或者短期的节日,就喜欢把同事们约起来。毕竟一个人在深圳,有空的时候,把同事们或朋友们聚起来high,也是一种幸福。”……
(分析:a喜欢旅行,喜欢自由、自我思考,自我感悟;b喜欢做饭,喜欢约同事,说明他喜欢热闹,人缘不错。)
第二个问题:“说完了你们的爱好和兴趣,我也分享我的爱好:喜欢看书。你看我桌子上放着这么多的书籍,最近很喜欢这本书(随手拿起来,做了介绍和心得分享)你们最近读过什么书?喜欢读什么书呢?”
a:“看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这类书籍,这几天在看《自信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自信心。”……
b:“一直喜欢看商界领袖的传记。最近在重温韦尔奇的《赢》。”……
(分析:没有看书习惯的人不会回答出书的内容。a是喜欢思考,提高自信心,改变自己;b看传记,想以人家为榜样,体现事业心强。)
第三个问题:“晚上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节目?”
a:“现在工作忙看的少,基本上看科技频道的多。”……
b:“喜欢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新闻和时事热点问题。”……
(分析:结合前面2个问题,基本上肯定a偏内向和自我,爱思考;b相对外向进取。)
第四个问题:“现在你们都是做了3年的团队负责人,那么有个问题请教一下:你倾向于提拔能力强的85后还是配合度高的85后?”
a:“年轻人必须有棱角、爱憎分明,能力强更重要。我看重有个性,有能力的他们。事实上,我在这个公司做的时候,几乎把成员全部换成了年轻人。”……
b:“我们这个行业这个公司虽然看起来是高科技搞技术的,但需要的是高配合高协作。要配合得好,就必须要求团队成员在人际关系上有点高敏感度的,能同理心来思考待人的。所以,我在搭配团队的时候,看重彼此之间的互补,互补才能增值嘛。”……
(分析:哪个上司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倾向去评判选拔人,我这个问题把能力和合作分割,为的是迷惑他们。a喜欢能力强的,说明他做事倾向于直接简单,竞争意识强;b更看重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强。)
第五个问题:“有过和太太吵架的经历吗?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形:你和你太太正在吵架,可你岳母来电话让你把她利益关系的领导的亲戚安排在你公司上班,可这亲戚的专业和能力与岗位要求差距大,你怎么处理?”
a:“哪有不拌嘴的夫妻!我也遇到过差不多的情况。但吵架归吵架,不能把不胜任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害了自己,也害了公司。这样一来,我只能对岳母沟通解释我的难处,尽量把那人推荐给合适的其他公司。”
b:“我还真没遇到和老婆吵架的时候,老妈来电话说事的这种事情,但有这样的类似情形:正在和别人面红耳赤的时候,来了一个亲戚让我帮忙把他的侄儿安排到我公司上班。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亲戚感觉到我一开始就为难;接着就认真了解一下他侄儿的人品怎么样,擅长是什么。因为人品好可以培养能力和专业;如果人品不好,哈哈哈,尽量推荐给其他公司吧。”
追问:“只有一个选择:答应或拒绝,你的选择是什么?”
a:“拒绝。”……
b:“你不是在难为我嘛!挺有挑战,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会限制性使用,哈哈哈,”……
(分析:提问是个道德两难抉择,以此了解他们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刚开始都委婉沟通,不做出马上决定。追问后,a选择no,再次印证他人际关系中竞争性强的心态。b选择yes,表现出合作意识强的心态。)
(ab都是不错的人,适合在不同人际关系要求的岗位。人际交往要求低的岗位如财务、质量、技术岗位;人际交往要求高的岗位如销售、HR、项目管理。提问中,我先营造良好氛围,使其放松,然后以聊天形式清楚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甄别:
如何与人相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还是与人为恶?利己还是利他?竞争还是合作?平等还是贵贱?
在平等与贵贱上:很明显,看自己公司对某个职位的学历要求上,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来:是硕博优先,还是非名校不可,还是来自名企?
在对抗还是合作上:多设置“两难问题”进行考察。譬如:“刚才你说你自己是通过评比,获得了公司5次年度优秀员工称号。那么,在评比中,肯定有这样的现象:有个很有影响力的高绩效员工在评比时找你投他一票,可你也很优秀,那么,在大家都在的公开投票时,你是怎么做的?”——投给对方,说明注重人际,希望和谐相处;投给自己,说明尊重原则,不能为了面子和人际关系妥协,喜欢在原则的前提下竞争。譬如:“都说职场如战场,你是怎么样的感悟?有哪些事实呢?”——认可,但不运用非常手段;认可,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不认可,要合作。
在利谁上:多设置“两难问题”进行考察。工作中,有很多的“两难”情形出现。譬如:“某员工业绩很不错,就是和自己的上司相处不好,这上司就利用组织架构调整的机会,想把这员工干掉,投诉到你这里了,你如何处理?”再如:“你同事负责的客户来找到你,说因为你同事服务不好,想把单子交给你做,可是你负责的客户与这个客户不一样。这时,你告诉同事,这客户就不与公司合作了;你告诉上司,同事将面临惩戒。那么,你怎么处理?”再如:“某员工明明不符合晋升的条件,可部门经理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为他的晋升努力,这事被其他部门经理知道,也想效仿。人力资源部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你了,您将如何处理?”
如何平衡纠葛——利益与原则。灵活还是坚持?真诚还是虚伪欺诈?、结果重要还是流程重要?在利益与原则的纠葛中,最核心的考察就是“诚信”!而在诚信的识别上,有三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一是有些人为了利益牺牲原则。譬如:销售型公司里面的“飞单”情形处理;订单生产中优先顺序安排的情形处理;贪官污吏谋取私利的手法等等都是可以作为面试问题来考察。
二是有些人没有能力却偏偏喜欢承诺,但又不能兑现承诺。经常看新闻,就有不少的骗子就是这样来操作换取钱财的。根据我的经验,在考察面试者时,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判断出TA是否属于这样的情形:凡是从面试者嘴里时不时蹦出“没问题”、“必须”、“一定”、“100%”、“保证”等等这些很绝对的词语时,基本上不靠谱,需要进行深挖。
三是有些人天性里就不老实,虚伪、欺诈。这样的人的欺诈性和虚伪性深入到了骨髓里,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识别不出来的。这在考察的时候,我的经验是打组合拳:放松环境+放松提问+压力环境+压力提问,四重招式的不断运用来反复验证。
追求目标——人生的、职业的。看重的是名还是利还是名利并重?家庭和事业哪个为重?享受生活还是进取人生?考察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的时候,说真的,很悲哀!我遇到了很多没有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的人,哎!活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要的是什么,还不如吐口唾沫把自己埋了!在甄别求职者的人生追求时,我采取的是两种方法,一个不拉:一是看TA的关注点是什么。譬如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偶像,最喜欢的书籍、歌曲,关注什么时事,平时休息时做什么。二是看其行为来验证是否在其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譬如:“为了你的这个目标,你做好了哪些准备?还需要哪些能力?”“这个目标很长远,那么你最近3年的规划是什么呢?行动计划是如何的呢?”“恭喜你实现了这个目标,现在回头看,你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哪三点?为何?”
在甄别技巧上,通过上面的举例,就可以看出来我的技巧是:主要是以“进退维谷”的“两难”问题+轻松面试环境来识别。其中,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进退维谷问题?这需要HR做有心人,多去业务一线深入了解,多在生活中发现事实情形,然后进行提炼,形成有效的问题。另外,考察价值观时,一定要做到不知不觉地让ta说出来。一是问a问题得到b所需;二是营造有利于考察价值观的环境,做到让ta彻底放松,心无戒备。
然而,在面试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很多HR所进行面试时间很短,这就难以建立心无戒备的氛围;还有一类人,让ta敞开心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有些面试官却误以为ta敞开心扉。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在实际面试中,HR不要踏入价值观甄别的误区:
认为价值观不是短时间能甄别出来的,就干脆放弃甄别求职者的价值观。
没有理解到某些岗位具有特殊性,忽略了价值观甄别。譬如:有人入职后第二天就不来了,一问是:你们对这个岗位的要求是经常出差时间很长,孩子离不开我,加之你们公司又经常加班。考虑一下就不来了。”
认为只要高绩效高能力就OK,价值观可以忽略;可是,人品低能力高会带给组织极大风险,譬如吕布。
HR本身一知半解,运用甄别技巧不到位,或认为TA说得符合普世标准,或认为TA说得符合自己心里期望,就不深挖下去,浅尝辄止。



来源:人才资本管理时代
本网站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