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做了4年K12在线直播,我是如何做到盈利的?

2011年,我结束了某传统知名网校近10年的工作,开始在K12本地化直播培优创业,4年来,虽然没有成为创业明星,但是俨然已经进化为打不死的小强。一个纯粹草根的小公司,居然顽强地生存了4年,还略有盈利,必有生存之道。本文回忆创业以来,我总结出一些做K12在线教育的经验,妄称“铁律”,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线下有需求,线上需求才成立


很多K12互联网教育企业,以某个具体需求切入,无可厚非,但是在我狭隘的理解中,此需求一定具备“有付费习惯、有刚性需求、可形成消费密度”三个特点,不然很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烧钱噩梦。


二、流量与市场的转化


目前很多由互联网转到做在线教育的机构(包括BAT),多数以具体场景工具切入。在教学辅导机构眼中,流量就是市场,但是不同的流量,质量却有着差异:


1、流量入口的转化距离。HOLD住市场、流量,才是生存之本。家长帮、乐乐课堂、学霸君等均为流量入口,但是对转化的距离却有远近。


2、流量的频次。流量入口做到高频,既考验思路,又考验运营,一键拍题等虽然属于高频工具,但是距离转化比较远,也缺少温度。如果在流量产品的设计上,全力关注内容稀缺性、周期性、传播性,一定可以完成流量入口产品的建设。互联网的技术+对教育行业的理解,缺一不可。


3、流量的运营。流量的沉淀一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不断沉淀并唤醒用户,这点比较难,但是很珍贵。办法不唯一,但是需要挑战智慧。


三、教研、教学、考试与招生的关系


作为互联网教育(培训)的运营机构,和线下机构一样,会面对很多朴素的“悖论”,我个人的反思如下:


1、教研。培训机构老师其实更多的是表演性教学。亲其师、信其道,表演不好的机构妄谈教学专业(与考试的紧密关联程度),后果往往会很惨;


2、教学快乐是指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非学习快乐与学习快乐。经验告诉我,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乎教学中的快乐,仅有少部分学生依然在乎教学的专业性,实践证明,最后成绩优异的往往是后者。这其实是个奇葩的悖论,但事实如此。一味迎合需求,一味迎合人性的BUG,逆向淘汰俨然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3、考试成绩好,机构招生未必好。你也许觉得这是悖论,但是事实即如此。满大街都是机构培养出状元的广告,真假难辨,因此考试成绩对招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教学快乐,关于考试成绩,可以有一万种解释的方法。(尽管我不赞同这种行径,但是这却是当下机构的真实写照)


四、关于转化


互联网教育的教务工作是转化的核心,教务工作也是口碑的基石,换言之,口碑其实与教学的品质还是有着遥远的距离,口碑是势能,摧枯拉朽,泥沙俱下(希望你懂得)。


1、转化的难度源于局部生态密度。局部生态密度大,转化容易,例如,你们年级前10名有8个在此机构,后面的学生自然好转化。反之,就算你教出个花,没有前期这个密度,真的也是假的 (我有血淋淋的教训);


2、学生的梯度可以设置2个,一个叫社会效益班,一个是经济效益班。前者荟萃学生精英,后者创造经济效益。没有学生精英的机构,不可能成为有号召力的机构。这是术,不是道。


3、关于入学考试。入学考试与其说是生源过滤(分层)器,不如说是人性激发器。考过的,各种小骄傲,没考过的,各种想办法。总之,通过入学考试,既可以提高B格,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珍惜,有了珍惜,转化自然容易。当然入学考试的前提是,有流量可供你筛选,制造稀缺。


五、关于K12在线教育的其他思考


1、要么方便、要么便宜,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教育,但是还要加一条,就是高品质,没有品质的互联网教学,没有未来,尤其是K12。


2、适用于各种场景的产品,最有生命力的变现环节依然在2C,谁率先建造好下游2C变现终端,谁将成为行业的焦点;


3、有偿在线辅导业务,是目前2C环节的唯一变现可能;


4、未来颠覆K12互联网教育的人,很可能不是顶着各种光环的大佬,但一定有着教学背景,只有具备教学背景的人,才会体验到K12各种细节中的艰辛与乐趣;


5、K12互联网教学,本地化、碎片化依然存在,发展依然艰难,但是正因为难,才显得弥足珍贵。


满篇固执,欢迎拍砖。

(来源:阿呆老师 来源:芥末堆)文章有删减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