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一对一教辅模式未来的出路

小U说
2015年前,一对一最大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模式本身:教学效果有限、学费昂费、成本费用上涨;2015年后,随着O2O中介平台的崛起,一对一模式首当其冲互联网的颠覆,多年积累的机构与师资间的矛盾之火也被点燃。那么,这种模式未来的出路何在呢?
出路一: 极致弱化教师

K12教辅最初是依靠兼职老师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辅导机构本质都是依附于公校教师的中介机构而已。在教辅机构向老师专职化道路上的前进过程中,弱化名师效应也一直是贯穿始终。因为,唯如此才能借标准化快速扩大规模。而在这个方向上,一对一机构是决心最大和最不遗余力的。

但目前的标准化只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率很高,但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仍受制于老师能力的差异,不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服务。所以,一对一突围的方向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极度地弱化教师在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标准化,不受制于教师个体的差异。

在IT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爆发的今天,很多的教学过程完全可以从老师转移到在系统平台上完成,比如用碎片化的教学视频代替教师的讲授、解题的系统分步式提示代替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同时在学习轨迹不断沉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的全景分析,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视频和习题推送(如错题汇总组卷等),实现个性化学习。

从成本效率上看,通过系统平台分担更多教师的工作,从而使得个性化教育中的师生比真正意义上突破目前一对一的制约。

出路二: 极度强化教师

传统教育中,家长咨询、学生接待是由咨询师完成的,排课是由教务完成的,甚至决定安排那个老师、上课频次的增加都是教务说了算,而老师只是被动地上课,上课之前没有接触到学生,甚至可以说上课前根本没时间、没必要了解学生。

没有让教师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是一对一教育目前最大的弊病——教学过程由营销驱动、流程驱动而不是教学驱动。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

首先,家长咨询、学生接待应该由教师完成,类似于医院的专家门诊甚至需要资深的教师。

其次,“门诊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后,就需要拿出教学方案和计划。如果学生只是单科有问题,就需要交由这个学科的教师拿出教学计划;如果学生数科都需要提升,就需要召集各科资深的老师进行“会诊”,拿出一个整体的学习方案,决定学生的上课安排、教师选择及配合等详细的细节。

然后,整个学习方案再交由教务来落实,就像医院里的具体吃药、打针、检查等治疗环节交由护士来完成一样。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师说了算,而其他人员如教务,都是教师的辅助角色。这样,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保障,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寒”观点:大路两边、殊途同归

教师的极致弱化和极致强化是不同道路的选择:极致弱化,是一个“强平台、弱终端”的设计,只要平台足够强大,足够智能,对个体老师的要求就可以降低;极致强化,是“弱平台、强终端”的设计,只要教师个体足够强大,平台就可以足够简单,通过激发、整合老师群体的群体智慧来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在最初阶段,只有在一个方向走得足够远、下沉足够深,才能解决目前一对一教学质量的缺失,重拾个性化教育的本质。而最终,这两个极致化也必将融合。

(来源:蜜蜂网)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