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人格更适合当领导、做决策?No!时下,内向者领导力的积极作用开始逐渐受到关注。所以请珍惜身边安静的美男子和美女们,说不定他们就是潜伏在你身边的下一任领导。
?想知道自己究竟是一枚闹腾的美少女 or 安静的美男纸吗?想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潜在的领导力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来测试分析一下吧?!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商学院的两位学者丹尼尔·费勒(Daniel Feiler)和亚当·克雷恩鲍姆(Adam Kleinbaum)选取了美国东北部的一所私立大学即将入学的284名MBA学生为样本,调研了学生从彼此陌生的新学期第1周到逐渐熟悉的第11周期间友情网络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外向型和内向型人格特质与社会网络的内在联系。
两位学者发现,内向者具有最小的“网络外向偏见”,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而外向者的“网络外向偏见”偏大,有可能导致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管理决策。
费勒和克雷恩鲍姆认为,受欢迎程度和人格特质的同质性是社会网络形成的“双重根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向者要比内向者更有可能将其他人选为朋友,也更有可能被其他人选为朋友;而如果两个人在外向型人格特质方面的水平越接近,彼此将对方选为朋友的可能性也越大。
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外向型水平越高的人,就越有可能和其他人建立友情。因此,交朋友并不是一个完全随机性的活动,这就造成一个人的社会网络中,外向者偏多、内向者偏少,最终导致个体社会网络中的外向者“过度代表”了整个社会朋友圈的实际外向水平。
据此,两位学者提出了“网络外向偏见”的概念,即网络外向水平整体上高于人口外向型水平。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与“网络外向偏见”之间具有联系。外向型人格特质水平越高,“网络外向偏见”越大。
费勒和克雷恩鲍姆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为内向型时,他的社会网络结构相比较外向型领导者会更平衡,更加接近社会整体环境的真实外向型水平。因而,内向型领导者就会拥有一个相对真实的网络环境,更有可能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更有助于保证领导的效果。
虽然这并不表明外向者的社会网络会全部失真,但“网络外向偏见”对外向型领导者是一个提醒,因为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外向型领导者的社会网络可能会“错误地代表”整个社会人口的实际状况。
看了这个高深研究如果你还是不懂,那我们来谈谈,内向领导者的潜在优势在哪里呢?
优秀的倾听者
内向领导者的不擅言语、善于倾听的特征可以使其成为优秀的倾听者。这样的领导者更贴近自己的下属,可以准确把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能力以及个人愿景,从而能够合理分配工作、发挥员工所长,下属的积极性与团队的凝聚力都会得到加强。内向领导者可以在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潜在优势顺利完成领导工作。
客观的决策者
内向领导者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决策不会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在新书《钝感力》中将这种处事性格称为“迟钝力”,这是一种慢功,迟钝而坚强、不为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波动的生活态度,更能让内向领导者在纷繁的社会中培养良好的定力与耐力。
惊人的创造者
内向者往往给人安静木讷的印象,但内向者对外界的敏感细心、做事的执著谨慎同样是创造者所必备的条件,内向者更能对外界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从而快人一步发现机会。内向者耐得住寂寞的特征更能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慎重地做出每一个决策,扎实地思考每一个想法。
当然,内向者领导力的有效性,仍有待未来研究进行持续深入的探讨。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内向者相比较健谈、活跃的外向者,颇具“希声”和“无形”的表征。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还用科学研究证明了,内向者也可以实现“大音”和“大象”的领导效果。
不过,评析内向者和外向者领导力,并不是在做内向者和外向者孰好孰坏的单项选择题,关键要看他们的领导力,为何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功效。所以只是内向,也并没有什么用。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李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