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提问“互联网+教育” ,你答得上来吗?

小U说
茄葩线上分享活动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无边界:互联网+教育》一书的作者,安永咨询总监王磊先生。王磊先生分别回答了来自各位群友的疑问,涉及商业模式、大数据、平台内容、渠道建设等多个话题。现在,这些问答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
???您比较看好k12领域的哪一种商业模式?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k12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其实,在这个领域不存在某一种绝对优于别人的商业模式。k12英语、k12兴趣培训、k12教辅都有非常经典的产品产生。

关键的一点是要在k12领域抓住O2O这件事。在k12领域里,纯做线上的非常难,因为这个领域的特点是用户和客户是分离的,用户是学生,客户是家长,同时还要考虑去影响老师和学校。所以,除了做好线上的产品,还要做好线下的运营,这一点非常关键。

至于说做哪种产品,我认为都是可以去做。英文、英语的培训相对来说比较标准化,容易把面铺广,我比较看好;另外,素质教育是现在一个大的趋势,比如琴棋书画艺术类、科技产品、孩子能力的一些培训,在未来这些培训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应试产品之外,这样类型的产品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

???有课外培训出身的大佬告诉我 to B 的政府采购,是生意而不是创业,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不要把“创业”定义的太狭隘,各种创业的方式都应该有,还是回归到“道、法、术、器”4个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初心是做教育,是把教育这件事做好,那么至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切入、什么样的产品来进行展示这些都是次要的。

to B 也好to C也好,其实无外乎是一个渠道的不同。政府采购的渠道其实也是做教育,不等于说这是一个纯粹的生意。

有一句话其实非常经典“从体制外打入体制内是第一步,从体制内打出体制外是第二步,第三步是看看产品是否能够真正的打入体制内去反绑教育机构、教育决策人员,让决策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这是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所以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个创业方向。

???一开始就做平台的创业型企业大多会散,想知道为什么?

做平台最大的问题是耗费的资源太大,首先要解决技术的问题,要搭载一个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很多的服务,包括营销、大数据、制作课程的服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投入。

第二,平台本身是不拥有内容的,这是更加致命的,当用户通过平台得到质量不好的服务,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第三,平台对教育内容本身不具有把控力,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形成交易之后,往往可能会脱单,就是脱离这个平台来形成交易。前段时间有一些家教O2O的企业跟风,因为烧钱烧不过也死了不少,对于教育资源把控力度的不够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我认为,当格局形成之后,两类平台可能会生存下来。一类毋庸置疑就是BAT,他们有庞大的资源、资金;第二类是一些有个人雄厚背景的企业,比如说陈向东老师的跟谁学,他有个人的魅力和光环去融资,能够笼络海量的资源。

???如果已经在做教育类平台,而不是内容取胜,您认为如何玩转?

第一应该把平台的面收窄一点,应该学早期的决胜网,做平台但是做垂直纵深领域的平台;第二不做内容但是一定要想办法把控内容才能长远发展。把控内容首先要把平台服务做好,把入驻的商家紧紧黏住,第二自己通过收购、并购、自建团队提供垂直领域的新的内容,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一个窄的平台慢慢横向发展是一个可行的路径。比如决胜网从最开始的留学到现在已经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k12、兴趣培训等,除此之外,它现在甚至有金融的属性,比如帮助入驻的企业做融资、投资的事情,自己也在做孵化器,它的平台就变得非常综合,但它的核心其实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去黏住入驻的商家。

???对于工具型的产品的企业,更适合哪种运营模式呢?

我把卖工具总结为一种盈利模式,其实选择工具也就是选择了一个盈利点。比如开发一个背单词、做作业的APP,就有了一个盈利的方式。比如使用工具收费,或者刚开始免费,当流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用升级或者迭代产品进行少量的收费,这也是一种盈利方式。

工具型产品的切入点一定要特别精准,第一是要小,第二是要解决某个教育环节的痛点。比如皮影客针对的就是课件制作的场景。国外也有这样工具的案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应用在体制内的教学,比如解决课堂提问、排课程表、展示幻灯片这样的环节,这和国内的很多工具都是在体制外使用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应用打入体制内获取海量流量也是得到了很多资本的青睐。国内的工具类产品刚开始都是在体制外,然后慢慢的进入到体制内,比如一起作业、学霸君。

???去年A轮的公司今年倒闭了一半,您认为这些公司没有长期发展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只是互联网教育行业,整个互联网创业的泡沫都非常大。和一些创业者交流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一半的人都在数据作假,而且这些公司其实是和他们的早期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机构一起在作假,所以投资机构明明知道这个数据有问题,也跟着创业者一起来骗下一轮的投资人。

我认为只有那些真正知道企业“创业之道”的创业者才能够走下去。抛开互联网教育不看,全世界那些伟大的公司,比如google 、apple、facebook,他们创业的初衷都不是为了骗取短期的利益,而是为了改变世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发展壮大走得长远。现在我们看到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死掉,其实不足为奇的。

有一本书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叫做《选择卓越》。这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总结了一点:“在历史上,所谓的10倍速企业(发展时间长、增速快的企业)的共通特点是企业家的第五级雄心。“也就是说,企业创始人是否拥有广博的胸怀、兼济天下的志向,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做长久的关键所在。

???卖大数据在国内没有相应的立法会有隐患以及隐私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卖数据这条路其实是不可行的?还是说当前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方法?

是有潜在的风险,因为未来可能会有立法。

目前卖数据的公司还是挺多的,尤其是在其他的商业领域,比如,百度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公司,百度教育经常也会发布一些教育的报告,这里面是有很多数据分析的,而且可以指导很多教育行业,这就是一个卖数据的方式。

有些企业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积累海量学习数据,这只是初步,第二步就是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出孩子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特点以及孩子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由此来推出相应的产品。有了海量数据之后能对某个年龄段的用户习惯进行精准的分析推出精准的产品,就能够产生非常可观的盈利。所谓卖数据并不是卖数据本身,而是卖分析的结果,而是卖基于分析结果的产品。


再讲一个小的数据的例子,数据其实是基于一个人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美国有一个学校叫Altschool,Facebook的扎克伯格给了它1亿美元的投资。这个学校是goolge的前工程师创建的,他创建这所学校的目的是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教育场所。


这个学校对所有的学员首先都要进行一个观察,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要望、闻、问、切,做一个访谈,访谈之后就了解孩子特点了;然后从学生的方方面面做一个评估;第三步是要根据之前的评估做一个学习计划,也就是下一步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来源:茄葩)文章有删减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