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真正的革命性在线教育产品还未出现

小U说
大家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葛文伟做客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就国内K12在线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成长趋势做出了深入解读。更是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彼此分离而作、未来的K12教育领域更注重体验式教学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目前国内K12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意见。
当今的K12教育领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传统线下培训机构逐渐被淘汰,新生的在线教育企业呈逐日递增之势。葛文伟先生就当今的K12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做出了以下几点观察:

一、一对一教学单个教师的产出比有限,圈内企业从当初的垂直细分逐步走向整合

在K12教育领域,无论是线下的辅导机构还是线上教学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是难以执行长久的,哪怕这种方式所达成的教学效果最优。因为单个老师的产出比是有限的,一个教学水平再高的老师他每天授课的时间也有限,让一个老师12个小时甚至16小时进行授课是不现实的。既然单个老师的产出有限,那么单个老师给辅导机构所创造的价值也有限,哪怕这里的客单价很高,老师所能拿到的收入也低,这样下去势必导致师资迁移或出走的状况。



在2013年开始在线教育的第三波浪潮刮起来的时候,在线教育创业者呈千军万马之势从各个细分领域加入到K12 在线教育领域中来。K12在线教育行业也切分为工具、内容、平台、硬件、社区等几个细分领域,各个领域也都成长起来了佼佼者。当初他们以某一个细分领域作为切入点,现如今也逐步扩大规模同时囊括两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做工具的也开始做内容、做内容的也开始做平台、做社区的也开始做工具!K12在线教育领域的企业由开始的垂直细分逐渐走向整合,都试图将各个教育环节打通,打造在线教育生态系统。

二、K12教育领域呈现多维形态,难以从一个点发力带动整体

K12教育领域本身就具备了多维的特点,首先是多科,有常见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还有最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所引入的一些新兴科目,如国学课、书法课、天文课等等。



然后是年龄层次多,导致每个年龄层所能使用或者依赖的智能化学习设备不同。K12涵盖的常规年龄段就是2岁到18岁。2岁到5岁这个年龄层处于幼教阶段,更注重的是互动启发式学习,几乎没有智能化学习设备的参与。5岁到12岁的学生更依赖于电视或者PC,所进行的在线学习的途径也主要是这两个智能化设备!12-18的学生依赖于的智能手机,为他们提供的在线教育就需要从智能手机上入手了。但现如今国内学生在PC和智能手机进行在线学习还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智能手机逐渐淘汰PC。二是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受到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阻力。

其次是场景多,K12教育领域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景主要有公立学校、课外辅导机构和家庭。三个场景下所获取的学习数据难以打通,致使三个场景下的学习效应也是分裂的,无法达到互利互补的效果。

最后是角色多,K12教育领域所参与的角色有学生、家长、老师、校长、教育管理部门!学生的学习消费往往是家长买单、校长采购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它的用户是老师,导致围绕体制内的教学资源供应商机构出现了只有客户没有用户的奇怪现象!另外教育管理部门的政令也会一时间对这些围绕体制内学校的教辅机构产生颠覆性影响。由此,在K12教育领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很难从单个方面去发力带动整体发。

三、体制内从业者缺乏服务动力,体制外行业机构获取数据成本高

围绕K12领域公立学校的教辅教材、题库试卷等资源供应商,三通两平台、校讯通等智能化教育服务商,他们直达的客户是学校,而不是教师或者学生。服务商们无法获取规模化的用户社群,因此也缺乏服务动力。另外,学校主张的采用的智能化教学设施、家校互动工具等举措无法获得教师的高度认可感和参与感,教师往往认为这种服务型的教育改进举措是在自我的职业要求之外的,缺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动力。

在体制外的课外辅导机构,虽然是课外导学,但任需要与体制内学校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测评难度等几个方面达成一致。国内各省教育改革进度不一、高考分省命题等教育现状导致体制外的辅导机构获取教学内容面临巨大困难。其次课外辅导机构所能提供的只是整个教育产业链中很低频的内容,高频的内容比如学生课本都掌握在体制内的一些供应商中。因此,它所能获取的教育市场占有率也很有限!另外,课外辅导机构在近些年来房租物业、教师工资、推广宣传等费用逐年攀升的情况下获取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四、过去10年的课外补习市场红火不再,10后新生力量驱动体验式教育改革

过去十年得益于人口红利、消费升级、教育改革三大因素,课外补习市场一路顺风顺水,展现出销售额逐年攀升的红火态势。人口红利使得国家经济总量飞速上升,同时也带动了资本市场运转和全民教育消费!家庭消费升级使得有更多的家长有资本将孩子送入课外补习机构!教育改革在大学扩招上给了更多学生上补习班提升成绩考大学的需求和愿望,分省命题促使了更多补习机构的诞生和成长。

近两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教育改革也逐步从之前的分省命题变革到全国统一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变革,传统的补习机构逐渐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学生需求。一系列因素致使过去十年的课外补习市场红火不再,更有甚者一些小品牌的培训机构面临倒闭的境地。

10后的学生更青睐于体验式教学,传统的听课加做题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未来,无论是体制类的公立学校还是体制外的课外补习机构,体验式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

五、线下培训机构面临多重困境,各项基础设施和运营指标亟待改进

最近在K12教育领域的线下培训机构遭遇的困境很多,首先是利润降低,早期新东方的净利润高达35%,现在跌到了15%,其他的培训机构更低!

其次是骨干教师出走的问题,一是很多名师建立了自己粉丝群,感觉自己可以另立门户;二是教师的收入远低于自我评估价值。

然后就是教室空置率上升,早期置办并签了长期合约的大规模培训场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变迁离社区越来越远,而课外培训机构是需要贴近社区越近越好的,这就导致了城区大面积的培训教室空置。

再有一个就是学生出走的困境,如今的10后的学生和家长更加青睐于近两年兴起的体验式游学,传统的培训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一代年轻家长的需求。

最后一个是过度竞争的问题,随着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于个人体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化在线学习产品更受学生喜爱。线上互联网教育企业和线下传统培训的竞争愈演愈烈。

还有一些问题是传统培训机构存在的通病,如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在当今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冲击下,已经固化了的考核指标根本无法完成。招生成本上升、客单价降低、师生比降低、单师贡献值降低,但这些更多是机构运营的问题,与教师本身并无太大关联。机构的营收持续低迷,教师薪资对比与其他行业的价值落差感大,师资出走也是必然!面临来不及变革的运营指标,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距离倒闭也越来越近。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但最近收到到火热追捧的在线教育行业并未找到一个真正将教、学、练、测、评串联起来,使教学效果和效率最大化的模式!未来K12在线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哪里?葛文伟先生也给出了十点自己独到的思考:



1、未来十年行业总规模将从从目前的9800亿元成长到18000亿规模,行业基本形成“哑铃型格局”。

2、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释放出政策红利,国内资本市场会出现“教育板块”,千亿市值企业将会出现。

3、民办全日制中小学板块全面崛起,满足三线市场80-90后对全日制教育的需求,释放出3万亿市场。

4、教育与“医疗、旅游、金融”构成现代服务业的四大板块,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5、随着移动技术及智能设备的发展,教育企业没有线上与线下之分,所有的教育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6、75%传统的培训学校倒闭或者转型,需求发生变化,只有满足10后孩子、90后家长的学校能够生存。

7、培训学校业态丰富,形成社区校、县级旗舰校、学习城、独立教师工作室百花齐放的业态。

8、2018年全国高考一张卷,中学理科成为成长最快的市场,优质机构垄断市场,韩国日本的在线教育模式出现。

9、游学项目、基于未来竞争因素的“STEAM”学科超过文化课补习,成为3-12岁孩子市场最大的赢家。

10、教育产业进一步细分,“内容、服务、工具、社区、平台、以及中间页产品”全面崛起丰富市场。

最后,葛文伟先生对K12在线教育领域的当下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也做出了总结性观察。葛先生认为,未来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融合已成为必然,在线教育企业已不再从单点切入业务走向趋同。当下,真正能驱动教与学两个效果,真正能影响教育的产品还未出现。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的挖掘还只是冰山一角,凿冰之路还任重而道远。但已经看到曙光了,相信在线教育的黎明也会不久到来。

(来源:互联网教育研究院)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