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中,仅仅具有创造力是不够的,但是这个前提是你要有创造力。那么,你是否有创造力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答案即可揭晓!
我们倾向于将创造力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并将其理解为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想法的表达。想一下毕加索如何突破了绘画的常规,威廉·福克纳是如何重新诠释小说的。在经营中,仅仅具有创造力是不够的。要具有创造力,想法必须是适宜的——有用的和可行的。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往的经营方式,如通过改进一个产品或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将创造力与艺术创造性联系在一起经常导致一种困惑:创造力在商业组织中的正确位置是什么。我曾经问过经理们:在他们的公司里是否存在他们不希望有创造力的地方。他们十有八九会回答:会计部门。他们似乎相信,创造力仅仅属于营销和研发领域。但是,创造力可以使一个组织中的每一种职能获益。看一下作业会计法,它是一种创造,一种会计创造,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
在会计部门或者事实上任何涉及制度性过程或法律规范的单位对创造力恐惧的同时,许多经理们也对创造性过程持有偏见。对他们来说,创造力是指人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他们如何创造性地处理问题。事实上,富于想象力的思维是创造力的一部分,但另外两部分也非常重要,即专业知识和动机。
专业知识包括一个人在其工作的广阔领域中所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例如,一名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的科学家,其职责是负责开发一种治疗血友病的凝血药。她的专业知识包括她进行科学思考的基本天赋,以及她在医药、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领域拥有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至于她如何获得这些专业知识,是通过正规教育、实践经验还是与其他专家的相互影响,都无关紧要。无论如何,她的专业知识包括了一种特定的东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称这种东西为“可以蔓延的网络”,也就是她用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智力空间。这种空间越大越好。
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指人们如何处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一种将现有想法重新进行组合的能力。技能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性格,同时也依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一个药物学家,如何具有这样的性格——当她不苟同别人时,她感到很惬意,也就是说,她自然会去寻求与现状不同的解决方案,那么,她将更具有创造力。如果她习惯于逆向分析问题,并将看似无联系的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组合,她的创造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举一个例子,她可能借鉴植物学领域的知识,以有助于寻找血友病问题的解决方案;吸取有关植物维管系统的经验教训,以帮助有关人类血液的研究。
至于工作风格,如果这名科学家坚持去攻克一个难关,她将更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功。事实上,她通过长时期的、冗长乏味的实验,提高了真正的创造性突破的可能性;同样,运用“酝酿”的工作方式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酝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即将难题暂时放在一边,先去做其他的事情,然后以新的认识再回来继续研究。
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个人的原始材料——他或她的天生资源,对你也同样如此。但是,第三元素(动机)决定了人们实际的作为。一个科学家可能拥有出众的教育文凭,具有非凡的才能,对于解决旧有的问题有比较新的观点。但是,如果她缺乏从事特定工作的动机,她就不会去做,她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被使用或是被用于做其他事情了。
然而,我的研究不断证实,各种形式的动机并非对创造力有同样的影响。事实上,似乎存在两种类型的动机——外在的和内在的,后者对创造力更为重要。然而,还是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外在动机,因为在经营中,它往往是创造力问题的基础。
外在动机来自于人的外部——无论该动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如果那位科学家的老板许诺凝血项目成功之后给予她金钱奖励,或是恐吓她一旦项目失败将解雇她,她必定会感受到激励或压力,以寻求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这种类型的动机使该科学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或为了避免痛苦而进行工作。
显然,经理们最常用的外在激励手段是金钱。金钱并不必然阻碍人们的创造力,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并无帮助,特别是当它使人们感受到他们在被收买或被控制时。更为重要的是,金钱本身并不能使员工热爱他们的工作。如果在内心里,员工们认为金钱是单调的、阴暗的,那么金钱赏赐对于激励人们去寻找工作的兴趣不会具有什么神奇的效果。
但是,热情和兴趣(一个人对做事的内在渴望)是人全部的内在动机。例如,我们在上述例子中所举的科学家,如果她在从事凝血药物研究的工作中,由于对血友病的强烈兴趣、个人受到的挑战感或是一种去解决别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动机而受到鼓舞,她就是受到了内在激励。当人们受到内在激励时,他们会致力于工作以迎接挑战或乐在其中。工作本身就富有激励性。事实上,在我对创造力的研究中,我和我的学生、同事已经找到了很多支持内在动机的证据。于是我们宣布了一条原理,我们称之为“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原理”:当人们感到主要是被兴趣、满足和工作本身的挑战(而不是由于外在压力)所激励时,他们将更具创造性。
作者:特里萨·阿马布勒 哈佛大学
来源:海尔模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