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按效果付费”是教育市场不成熟的表现,DT时代应终结掉

小U说

未来DT(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教育,则是按效果、效率付费,帮助学生取得多大进步,就会获得多大的回报。


从这段话中,寒雨连江看到了一个教育者的情怀,但教育按效果付费,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教育的效果更取决于学习主体

教育的效果,是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付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付出共同决定的,如果用公式表示就是“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付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付出”,一定不是“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付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付出)”。

显然,教育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和努力,教师只是引路人、协助者。如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力太弱,或不愿努力,甚至两者兼而有之,整个结果肯定是失败的。但这能怪老师吗?至少老师不应承担完全的责任。

而且,提倡按效果付费,不但绑架了老师,让老师的付出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而且客观上让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依赖情绪。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当结果不满意时,学生往往将责任推到老师或机构身上,而缺乏对自己的反思。而自主学习能力、责任心,不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吗?

让最应负责的人不负责,必带来畸形的模式和结果。

“按效果付费”羊毛出在好羊身上

在中国,无论是职业教育市场,还是k12辅导市场,由于激烈的竞争,效果付费作为营销手段一直被迫在蔓延。无论是前者的“不就业不付款”,还是后者“考不上全额退款”,事实上“羊毛出在好羊身上”。

正规培训机构的做法是按照坏账或退费的概率,相应提高培训费用,本来也是一个相对公正的做法,类似于保险模式。但事实上,更多是好学生承担了更多成本——那些能力更强、更努力的学生,反而那些能力弱,特别是不努力的学生空享了老师的付出,让教育机构退费,占尽便宜。

不同于保险多因客观因素或偶然因素而出险,学习效果不佳更多是主观意愿不足的一方造成的——要么学习意愿低,要么服务意愿低。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且,按效果付费并不能真正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比如,各地中考政策非常复杂,各类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千差万别,上线和录取也并不是一回事。教育机构和学生签订所谓的“承诺学校”时,往往将一两个看似层次相当实则上线分数较低的学校打包在目标学校中,学生正常发挥差不多都能过线,教育机构实际退费的机率非常低。

同时,也有少数不诚信的消费者,利用按效果付费的漏洞去伤害“好”的教育机构。在职业培训领域,一直存在学生能够就业,故意拖着不就业,规避学费。而k12领域,也有很多消费者引诱机构过度承诺而后以闹相胁的案例。

所以,在按效果付费的教育市场中,退费的成本和风险,往往是“好学生”和“好机构”来承担的。

 DT应终结“按效果付费”

作为竞争逼迫出来的畸形收费方式,教育“按效果付费”很容易成为虚假承诺,至少是过度承诺。事实上,“按效果付费”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手段。

而随着DT(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教育,由于有丰富连续的学习过程数据,应该是终结目前按效果付费的不成熟做法。因为,通过DT,教育的黑箱将最终变成白盒——消费者和教育机构都可以从过程数据看到教育机构的努力和价值,也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既然责任清晰,学习主体不同效果各异,何必按效果付费?!

(来源:辅导圈    作者:寒雨连江)文章有删减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