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奇文 | 论一个九段招聘高手的绩效与薪酬知识修养



小微导读

作者通过实战案例的形式,比较了单模块思维的招聘人员和全模块思维的招聘高手在对待招聘问题上的关键差别,并给出了招聘人员学习绩效与薪酬模块的知识的实操要点。


这两个案例都非常棒。在读完案例背景之后,不妨先把自己置身其中,想想自己会如何处理,然后再对照着作者的建议看。


本文可以帮助您详细了解招聘模块是怎么和绩效与薪酬模块发生联系的,以及这两个模块的知识是怎么在招聘中发挥作用。如果希望成为招聘高手,而不仅仅是用人部门的“应声虫”,本文极具参考价值。



1
招聘人员该怎么学绩效

案例:

某C轮O2O公司招聘运营总监,这是一个替补性岗位。前任总监因为公司的考核系统发生重大改变而离职。具体是这样的,该公司C轮之前的运营体系是野蛮生长的,各个小团队错综复杂,有负责内容运营的,有负责用户运营的,有负责线上活动的,有负责线下活动的,还有负责产品运营的,各块职责划分并不清晰,另有部分职能还和市场以及BD部门发生穿插。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没有明确的分项目标,看似集体对最终的结果负责,但谁干的好说不清,出了问题,责任也分不清。

因为在C轮之后,公司面临很大的收入压力和估值压力,需要对整个80多人的运营团队进行重新整合,目标就是提升效率,明确责任,以使公司的整体运营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前任总监是偏资源型的,乱战出身,而不是管理型的,对此很不理解,也感觉无法适应,于是愤而辞职。

招聘团队承接了此项工作,但该怎样理解该职位的诉求重点呢?

单模块思维的招聘人员也许是这么考虑的:

这个职位的薪资该是怎样的?是35K,45K,还是50K?这个职位的上下线汇报关系如何?工作职责都有哪些?候选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学历和经验?从什么样的目标公司来找这个人呢?招聘渠道该怎么使用?需要启用猎头吗?面试流程该怎么安排?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合格的招聘经理必须事先澄清的问题。

全模块思维的招聘人员也许是这么考虑的:

上一任总监因为绩效问题离职,那么为了使新来的人能够适应和生存下去,运营部门的绩效考核和相应的团队梳理可能会成为这个职位招聘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对此没有清晰深入的理解,那么招聘工作很可能就是失败的。这天然就是一个学习绩效的好机会。平时因为工作职责的泾渭分明,想去碰绩效模块会招人不待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学习本公司绩效,还可以通过候选人学习其他公司的绩效,会顺理成章得多。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稍加分析就会看到,新任运营总监在一段时间内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根据公司C轮之后的战略重点来梳理出运营部门的目标,并整合部门资源,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将部门的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小团队当中,通过有效的考核形成合力,从而达成整体效率的提升。

那么在对于候选人的考察中,招聘人员既要切实了解目前公司运营部门的绩效管理现状,从中抽离出核心的问题点,比如运营体系指标和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性,部门运作当前主要的问题在哪里,重新进行梳理的难点在哪里,指标可能会怎么分解,分解的逻辑是什么,各个小团队在完成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的配合度在哪里,过去的运营部门绩效历史是怎样的,提升的重点和可能在哪里?等等。

而在对于候选人的考察中,你还要了解他在过往的经验中,是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他的部门的,这样一些经验和该职位目前所面临的迫切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怎样的?

试想,如果一个招聘人员对此不甚了了,那么找到合适的人就是一件撞大运的概率事件,即使幸运地撞上了,你也很难准确判断他是否适合该岗位要求,是否有能力去承接重组绩效体系的重任。还有,你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绩效认知,在向该候选人描述该岗位所面临的挑战时,一定是含糊其辞,你又怎么能够去说服候选人,挖掘他的兴趣点,并将他引入到公司的体系当中呢?

当然,在上述案例中,因为绩效是招聘该职位的核心诉求点,所以招聘人员很有必要去做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达成招聘目的。

但其实在很多职位的招聘中,尤其是高阶职位,或是管理岗位的招聘中,候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公司的目标是什么?部门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些目标是怎么层层分解的?入职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和他个人的业绩表现和收益有着怎样的关系?而在和公司收入有着直接关系的销售类岗位招聘中,很多候选人其实更关心的是公司的提成体系是怎样的?保底销售目标,完成后的提成比例,完不成的惩罚措施,费用怎么核算,销售片区怎么划分,渠道如何归属,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绩效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招聘人员如果对于绩效这个模块没有了解,是很难把工作做到扎实的。你总不能在和候选人的沟通过程中,时时都拽着绩效模块的同事,或是用人部门的老大,让他们随时给你答疑解惑吧。

建议:

招聘人员只要对于所招的职位稍作推敲,就会深入到绩效的领域,以此来做切入,既顺理成章,不引起反感,又可以通过对公司不同职位考核方向、考核指标、考核逻辑的了解,积累基础数据和信息,逐步找到更多的拼图,只要稍加提炼,就能不动声色地在招聘这个模块上,完成对于绩效模块的穿透,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基于对本公司某职位的绩效体系的了解,招聘人员还可以和不同的候选人去探讨他所在公司职位的绩效是怎样的,向候选人请教相关问题,于是你对绩效这个模块的了解,不但有本公司的信息,还有行业对标公司的信息,不就更完整了吗?

招聘人员学习绩效模块知识的实操要点总结:

● 在落实招聘需求的时候,就和用人部门仔细沟通该岗位的考核要点和工作内容,体会无论是在KPI,还是OKR体系下的指标逻辑和目标分解;

● 在和候选人沟通中,详细了解他的业绩表现和绩效历史,这样既可以判断该候选人的成色,也可以推敲一下他所在公司的绩效体系是怎样的;

● 体会本部门的绩效考核是怎样的;

● 争取多参加一些有关绩效的内部会议;

●自己业余多看一些绩效方面的专业书籍,尽快建立对于绩效考核的知识体系;

2
招聘人员该怎么学薪酬

案例:

某百人规模小公司招聘技术总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候选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吻合,候选人也对公司的平台和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公司责成招聘经理小Z去落实Offer的细节,简单来讲就是去谈谈价码。小Z一了解,如果按照公司目前的薪酬体系和定位,如果不打破平衡,能够出的最高价位超不过30K,该候选人目前薪资40K,其很有诚意,虽然是从规模更大的公司来加盟,但薪资可以不要求涨幅,平薪就可以。更麻烦的是,该候选人会带着他之前公司的两个下属一起加入,面试也都通过了,但他们的薪资也比公司现有同级别岗位高出30%。

小Z该怎么办?

单模块思维的小Z:

这可太困难了,差距在30%以上,即使向公司再争取5K,也只有35K,候选人能同意吗?从大公司到小公司,再降薪,也太委屈了吧,图什么呢?向老板再争取多加一点,肯定得挨骂,要求候选人再降一点,忽悠不动啊。而且他那两个下属又怎么办呢?一筹莫展,一筹莫展,一筹莫展ING..........

多模块思维的小Z:

上述的办法估计要谈崩,那可不行,难得碰到如此合适的人,谈崩了的话,我的老大和老板不得活吃了我。可是如果给这位加到了40K,那公司其他人怎么办啊,牵一发动全身啊,整体的薪酬平衡性打破了可咋整?那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绩效工资?奖金?期权补偿?不行啊,我对公司的薪酬体系基本没有了解啊,而且我也不知道公司的整体人员成本和财务现状,无从下手啊。死马当活马医吧,先问问公司的薪酬体系是什么样的,看看当中有没有松动的余地,有没有可以迂回的手法。

案例分析:

小Z不了解公司整体的人员成本、长期激励、财务状况和薪酬体系,那么她手中可打的牌就非常有限了,只能是让这边涨一点,让那边降一点,虎口拔牙,估计都很艰难。公司目前也没有专门的薪酬人员(Payroll不算),之前所谓的薪酬体系也就是HRD和老板两人零零散散定的,从有限的信息得知,整体工资水平是低于业界平均水准的,毕竟是创业期嘛。

小Z灵机一动,那是不是可以趁此机会把公司的薪酬体系粗略地梳理一下呢?和HRD汇报了一下,没想到得到了鼓励和支持。这个机会赶的不错,公司在近几个月的招聘中,就经常遇到薪酬不匹配的情况,很多很不错的候选人就此流失,而且将近年末,公司中要求涨薪的呼声也是时有耳闻。HRD想向老板建议调整薪资结构,怎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且手下也没有得力的帮手,正巧小Z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巧是在吸引重点人才的痛点上,于是HRD全力支持,小Z就从单一的招聘模块,很自然地向薪酬模块挺进了。

建议:

因为有了公司的支持,权限开始向小Z开放,于是小Z可以了解到全公司人员的薪酬现状,人员成本,再结合行业对标,明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1到2年的发展侧重点,就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不同层级实行差异化的薪酬策略,比如固定薪资和浮动的比例,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结构,对标的跟随还是领先策略等等。

最后在新的薪酬体系之下,新来的技术总监和他的两个下属都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分别是基本薪资、季度奖、年终奖加期权的结构,虽然基本薪资都没有达到原先的要求,但因为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上都有不小的盼头,他们也都欣然接受了。其实很多时候,老板不是不肯花钱,而是要看到花出去的钱能带来实际的效果,薪酬策略所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从招聘单模块向更多模块的转化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很多本位的招聘在遇到谈薪资的问题时,只会在一些静态的数字上转来转去,左右为难,还经常搞得里外不是人。在和用人部门谈招聘需求时,明知道他们所需要的人和所提供的薪资是不符合市场实践的,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做争取。我们不妨把思路打开一些,像小Z一样,设想更多的可能性,向领导多提一些建议,没准机会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最不济的情况,你在和候选人谈Offer的时候,也能从容一点,自信一点。

招聘人员学习薪酬模块知识的实操要点总结:

● 招聘肯定就要谈到薪资,但从一个一个点上的薪资数字,来了解整个薪酬体系的结构,是逐步积累的过程,也要求你做个有心人。同样都是一个部门的经理级别,有的可以给15K,有的可以给17K,这叫带宽。为什么总监是30K,VP就是50K,这叫级差。这些都需要你从某些现象,来分析背后的本质;

● 招聘人员大量接触外部候选人,于是对于市场上的薪酬数据每天都在搜集。那么如果总结下来,一个小样本的行业对标就出来了。你可以分析为什么有的公司的工程师给12K,有的可以给到20K,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在和用人部门对接给薪水平时,你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公司要进行薪酬结构调整时,你的第一手的市场数据也会起到作用;

● 建立对于数字的敏感性,看看公司的职级职等是怎么定的,每年的调薪幅度和覆盖范围背后所支撑的薪酬策略是怎样的;

● 其实无论公司怎么要求薪酬保密,但真正的背靠背是做不到的。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的薪资数据,你该如何总结分析,慢慢的你就会对薪酬模块的很多工作有自己的见解了;

● 自己该看书就看书,书上的理论体系,加上你在工作中得到的数据拼图,大致轮廓就出来了。




作者 :Kevin zhang

来源 :我可能不是猎头、HR转型突破

整理 :刘丽君

微学云平台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微学云平台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