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灭后 “打酱油”的在线教育企业何去何从?
在线教育O2O、B2C、C2C、题库、答疑、小班授课……各种名词和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可惜在线教育的泡沫已经到了濒临破灭的边缘,因为太多的外行人士以淘金和骗融资的思维进入这一行业,根本不懂教育的本质,失败是必然的。所谓的在线教育第一股全通教育,上市仅16个月后,就在2015年5月13日涨停收于467.57元,但从此之后就跌落神坛,现在的股价只有60几元。一家老型SP服务公司披上“在线教育”的外衣就可以成为A股的“飞猪”,这一方面体现出“在线教育”概念的火爆,同样体现出中国股民的无知。而近期另一家在线教育公司51Talk则高调进军美股市场,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申请,却因不断扩大的亏损和日益加快的烧钱速度引发业内担忧。与A股市场庞大的散户主力军不同,在偏向价值投资、为“big future”买单的美股市场,缺乏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的盈利模式,51Talk前景堪忧。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本质都离不开“教育”二字。三字经就讲:教不严,师之惰。老师是教育效果的根本,而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当前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很少有公司去关注老师的水平,反而多为打造一个连接老师与学生的平台。通过资本、品牌和营销优势,这些平台容易获得老师和学生关注,因此用户注册数可以快速增长。但是学生能否真正的在这些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教育?显然,大多数做平台者仍然无法深入到教学的本质上,搭建平台是最为简单,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工作,而发展优势教师资源,则属于线下工作,这一点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难事,他们都在“打酱油”。对于在线教育的模式,各种名词层出不穷,比如O2O、B2C、C2C……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其中的区别和属性?许多创业者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然后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与热门的互联网名词挂钩,从而博得投资人的青睐。卖盒饭的会称自己是餐饮O2O、上门洗衣服的会成为洗衣O2O,总之一切都要与O2O挂钩。中国一些创业者造名词的功夫,确实要比创业能力强很多。但不是挂了一个模式就代表成功,真正能够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却少之又少。非常知名的某作业网,号称1000万用户,仍然表示没有考虑盈利模式。这种号称没有盈利模式的创业者,都是在学BAT那套,也在学小米雷军:“先有用户,再搞盈利模式”,甚至还梦想着所谓的“大数据”赚钱。然而这种所谓不考虑盈利模式,疯狂烧投资人钱的创业者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因为他们很多都在掩盖自己无法找到盈利模式的事实。目前,更多的在线教育创业瞄准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市场可谓是千军万马。市场竞争处于同质化,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自然是具备师资力量、资本力量和推广能力的企业获胜,而其他公司都会成为“炮灰”。据腾讯课堂发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初至11月,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其中外语类独占20亿元,K12教育以4.69亿元排在第二位。进入2015年以来,K12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明显热了不少。答疑题库阿凡题、易题库先后获得了1800万美元和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3月底,K12在线教育更是呈现出高额融资集中爆发的局面。显然,资本市场更看好外语这种垂直在线教育,因为这些垂直在线教育市场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资源,以及成熟的收费授课盈利模式和用户习惯。同时,仅仅具备这些条件也不够,一个良好的在线教育平台必须针对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设置合理有效的互动机制,利用大数据平台,根据每个用户的背景、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实行针对性的授课,突破传统课堂上“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线教育这个行业虽然仍具有很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但创业者都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在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网站、模式,而在于教育本身。那些跟风“打酱油”,只为求一时圈钱的入局者,最终只会穷途末路。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互联网学习观察家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