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HR如何更好应对“996”现象?

小U说
当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将延长工作时间“自愿化”,这背后折射出什么文化?难道加班就是“求快”的解决之道?
“996”现象背后的管理思考

最近,因为某互联网公司推行“996”工作制度,遭到了大家在微博上的集体吐槽。遂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HR、老板、员工等与我讨论这个话题。
  
其实“996”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并非互联网公司才存在。原先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也有的在实行996工作制。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爆出大家的焦虑与不满,还是和员工的年轻化与其行为特质相关。

所谓的“996现象”,就是早上9点(或9点30)上班,晚上9点(或9点30)下班,周六继续加班。

人力资源如何应对“996”?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企业希望出台显性或者隐性的“996”政策?
  
究其原因,是老板认为工作结果达不成他的预期,工作效率不够高,有些人不容易掌控等。从HR的角度,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人性的了解,通过一些有价值的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是疏导而不是堵住,也许效果会更好。
 
第一,将工作的结果予以量化,通过结果考核与过程管理,将可以适当解决这些问题,没做完、没做到位自然会延长时间去做。
  
第二,员工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计较时间的,如果能够在招聘的时候,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也不是事。
 
第三,了解员工的真正难处,施以有价值的解决方向,比如互联网企业中有很多年轻员工,他们租房、没人做饭,如果公司能够提供住房、工作餐等,员工会更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
  
第四,是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是因为延长工作时间才能达成有效的结果,需要评估,如果一个非常紧急的项目,我想没有人不投入,但要成为常态,恐怕要考虑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是否合理。
  
第五,不要违反《劳动法》。当然,更不能让员工做所谓的承诺,虽然看似“合法”,但是失去了人心将达不成企业所需要的结果。
  
当然,还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彰显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价值。同时也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原因,只有正视这些原因,且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真知。

管理者是否想过,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磨洋工”,即使加再多的班也于事无补?“996”之外,效率管理才是关键
  
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工作状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
  
由于加班行为存在着“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的区别,所以在此并不想探讨这个行为本身的合规、合法性,而是从加班行为背后的效率问题出发,谈一谈互联网公司的效率管理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效率管理,你在意了吗?
  
曾几何时,日韩企业的加班文化被国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追捧至极。一些人甚至将欧美经济衰退的原因归结为“5点准时收起桌板的工作文化”。
  
但管理者是否想过,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磨洋工”,即使加再多的班也于事无补。只有提升工作效率才是核心所在。
  
所谓工作效率(Work Efficiency),一般是指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比。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看其工作效率的高低。而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群体的效率高低。
 
从数学计算的角度来谈效率的提升,无非就是在同等产出下尽量减少工作的投入,或者在同等投入下尽量增加工作的产出。
  
问题是企业如何在保证产出的情况下,降低单位工作投入?

在互联网领域,经验值万金。同等KPI的工作,由熟手来做也许只需要半天,但对于新人来说需要三天或者更多时间。因此,加速新人的“催熟”,是互联网公司提高工作效率的路径之一。那么,催熟剂是什么?
  
1.工作流程标准化。
  
在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许多业务部门已经开始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协同下进行部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梳理,包括岗位职责的标准化、招聘需求的标准化以及岗位执业流程的标准化。这能够帮助企业的某类岗位快速匹配适宜人群,也能帮助新人快速上手新工作。
  
2.工作经验显性化。
  
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存在一批高效员工代表,他们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于这部分员工,企业可以引进知识管理手段,引导他们将工作方法、工作诀窍由个人的“内隐性”经验转化为团队的效率提升操作指引,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和强化。
  
3.利用BPO机制将非核心业务剥离。
  
BPO(商务流程外包)也是目前企业管理领域的热门选项。随着轻资本化运作渐成趋势,通过BPO解决人员冗余、实现核心业务聚焦成为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新选择。就笔者所在的中智公司而言,目前已经承接了十余家互联网企业的BPO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营销部等部门提供外包型基础事务服务。
  
人力资源效能被释放了吗?
  
近几年,“人效”(人力资源效能)一词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热门词汇。“人效”理论中,在同等投入情况下,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人均产出具有明显差异,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受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影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通过采取某些措施能够一定程度推动“人效”的提升,即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
  
如何让人才真正提升效能,而不是使用延长工作时间等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

1.引入项目激励制度。项目激励能够快速将员工调动起来,通过明确自身在项目中所处的地位和将获得的权限以及收获,能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例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将日常招聘工作项目化,通过制定项目KPI、项目激励,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招聘成果。
  
2.内外培训有效结合。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决定了员工知识储备的更新频次,因此,在企业常规的入职培训、在岗培训、轮岗培训之外,应加大行业化培训的比重,为员工提供接触行业前沿知识、技术的学习平台。例如腾讯、华为的企业大学,就是内外部培训有效结合的典范。
  
3.巧用新工具。随着员工的应用习惯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企业管理也要发生相应变革。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基于员工移动化办公趋势的企业应用产品,例如阿里钉钉、网易有道云协作等。员工通过手机就能实现项目管理、团队沟通、流程审批等各项工作,让工作突破办公室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仅以网易有道云协作产品为例,目前已经有超过55万个团队在上面进行实时协作。
  
除了上述理论和方法之外,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将知识管理、个人效率管理等咨询、课程引入员工管理全过程,帮助他们用更便利的工具、更好的方法合理规划个人工作时间。
  
总结一句:“一切不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加班行为都是无效行为,一切不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员工管理都是低效管理。”简达君与大家共勉!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简达管理咨询(ID:JDZX460)

精
彩
推
荐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